离别与黄昏

夏日的白天长的令人生厌,下午回家的路上往往太阳都还没落下,也就无法轻易看到我想见的夕阳。上一次欣赏夕阳是在聊城高铁站的候车厅,聊城站是个小站,旅客寥寥但整洁宽敞。那时我正赶换乘的动车,匆忙沿着通往二楼的扶梯上去,抬眼便看到夕阳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透进来,几千平米的空旷大厅里浸满温柔的金色。

在我的想象中,未来住的居所应该会有一扇朝向西的落地长窗。上次我这么说的时候,朋友问我为什么不能是朝向东方的。我说,比起朝阳,我更喜欢落日,比起清晨,我更爱黄昏。虽然它们很像,但是黄昏更美更温柔,且蕴含着一份不易察觉的伤感。

伤感这种情绪,不宜直白,就该是被含蓄地表达出来的。我好像素来偏爱这般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。譬如我们的高中班级群名叫做“法桐在望”,应该是我的班主任起的,我觉得起的很有水平。一来我们学校确实有片法桐林,二来我觉得这名字本身就很有意境。首先梧桐在诗词中本就带有离愁或者孤独的意象,如“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”。“在望”两个字表面上是说能远远地看到梧桐树,但毕业之后我们却不能常看到学校里的那片梧桐林了,所以“法桐在望”这四个字却指代了我们短暂而无法折返的那段高中时光。

彼时的我也很喜欢那片梧桐林,我在那个校园里呆了六年。春天的时候,会有一大群候鸟重赴故枝,把那片法桐作为栖息地,遮天蔽日叽叽喳喳;深秋的时候,树下清爽静谧,风吹过去的时候,落叶像是在下一场枯绿色的雪。

我没想到的是,我竟永远也无法再回到那片盛大的梧桐树荫之下——大约在毕业两年以后那片法桐林就被全部移走了,而我们的“法桐在望”班级群也有五六年没人发言过。有一天我偶然得知法桐还有个名字叫“悬铃木”,犹豫着是否可以发到班级群里,随即觉得突兀,而且我想,那悬而未落的铃声,大约也惊不醒尘封的往事了。

或许是因为经历过许多的离别,我获得了一种能力,那就是早在初遇的时候,就隐约能预见离别的影子。这份预见形态各异——有时是感知到对方会走;有时则是我自己明白无法留下;还有的时候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祈愿,祈求那注定的离别之日,能来得再晚些,再晚些。

我常常处于这种预见的阴影之下,如果你是我的朋友,从我自认为稍微了解你的那一天开始,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便已在我心底悄悄开始。 倒计时启动,然后我会为分离的那一天,做着缓慢的、无人知晓的准备。

尽管经历了许多次离别,我也未曾真正习惯那份隐痛。所以这种预见的能力却也带来一些好处:比如会让我更珍惜还能相见的日子,比如有了对离别的心理预期,那么等到离别那天就不至于太难过。

至于为什么要为离别做准备,这源于我一直信奉的一个观念:离别在所难免避无可避。正因如此,在它必然到来之前,“好好道别”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。在那些必然的离别来临之前,我觉得我一定要做些什么,我试图让离别不留遗憾、更加圆满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,我变得如此郑重地对待离别,如同我郑重地凝望黄昏。离别正如落日,西沉入海,就是要够美够圆满,然后将暮色或余霞染成姹紫嫣红。

是的,我是这样的,比起清晨,我更喜欢黄昏,可为什么比起充满希望的相遇,我更喜欢预演无意义的告别呢?

我想告别真没什么意义。假如你告别的人再无相见之日,那怀念过去只是困住自己。

我在书灯下费尽心思敲这么一篇随笔,也没什么意义。我总是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。

有次我在十字路口等一个漫长的红灯,耳机切到歌单里的一首老歌,前奏是失真的吉他噪音。就在那鼓点和红灯倒计时同步跳动的60秒里,我突然觉得我自己的世界很大。我发现我歌单里有了如此多喜爱的歌,由我一首首筛选出来,它们承载了我不同时期的回忆。还没有人发现我的这方天地,我的世界很大,但是只有我一个人,我想起以前这样听着歌熬到很晚,想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事,自己和自己过不去。那时候思考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思考着什么是喜欢,那时候觉得自己真有点孤独吧,靠坐在窗边,望着浓郁的夜色直到天边微明。即便如此那时候我也觉得我十分幸福,我仍保留着只有一个人也能活下去的精神寄托,即便我一无所有。

现阶段的我真算的上是一无所有,前路未卜两袖清风,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。我想这跟我总是做没有意义的事脱不了干系,儿童坐在门阶上,看蚂蚁搬家能消磨整个下午,做没意义的事还能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,这是孩子的特权。我不一样,长大的人做无意义的事是要付出代价的,似乎人越长大,走过的路就钉死了,人生的可能性就会变得越小,最后越来越小越来越小,小到你不敢出去打拼,不敢想自己人生新的可能性,然后循规蹈矩,声音归于沉寂。

但我还是把这篇随笔写完了,一来是既然要折腾博客那总得有篇文章,前几天送别了两位朋友,正好有些感想。二来是我还挺喜欢一个人不受打扰坐在电脑前听个小曲敲敲键盘的。三是我觉得,就算是没有意义的事,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吧。抱着这种想法,我就去翻了翻别人的博客,读了一些书,抄了一些句子,花了两天时间把这个随笔写完了,作为第一篇博客我还是挺重视这个开头,希望我在以后的时间里有恒心继续写一些东西出来,虽然,花时间写的东西没什么人看还挺寂寞的……

“寂寞又如何呢?礁石都不说话,可是水流过去之后,礁石留下。”

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 于济宁